《小说界》:追求高品位

2010-12-30 15:52:00   来源:    点击:

   

■华   文
        作为上海出版界内目前为数不多的大型纯文学期刊《小说界》自1978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着一贯的办刊宗旨,坚持发表那些有着积极向上和较有文学追求的作品。
        第一、勇于介入现实生活,不做无病呻吟。比如,周梅森的长篇小说《梦想与疯狂》、刘迪的长篇小说《中国宝贝》、裘山山的长篇纪实报告《亲历五月》等作品都分别触及了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经济变革、独生子女教育和汶川地震等热点问题。而作品的立场则体现出了文学家面对社会变化和灾难降临时刻的正确态度,具有比较强的现实生活感,同时也坚持了较高的文学品味。
        如《亲历五月》是作家裘山山37万字长篇纪实作品《亲历五月》的节选,在节选的三章中,作者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抗震救灾为主线,展示了在危难时刻军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感人情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举动,令现场的外国人大为感叹:中国人民是最善良的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作品还记录了一批青年志愿者的形象,作者预言汶川大地震吹响了中国支援者的集结号。
        第二、对作品有着较严格的取舍。上海女作家薛舒的《那时花香》、朱晓琳的《五星门童》以及郝庆军的《两个教授的故事》、朱山坡的《喂饱两匹马》、滕肖澜的《夏天,有客到》等作品都是一些文学性较强,内容鲜活,思想深刻的作品。《两个教授的故事》叙述了两名插队知青在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并成为教授。从两人的悲欢离合,矛盾冲突,表现了当今社会中人们在职称、升迁、成名、小孩择校、友情与原则的冲突等等令人烦恼的遭遇。短篇小说《夏天,有客到》通过一对小夫妻,接待一对老夫妻来上海游玩过程中的烦恼矛盾冲突,昭示了夫妻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体贴,同舟共济,共度美好人生的伦理。
  第三、保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追求。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系列历史文人传记是这家刊物从2003年起就开始刊载的一个固定栏目,2008年文艺出版社已经将已经发表的十八位大文人结成图书单行本分上下两册予以出版,发行已达到7万套。2009年之后,这项计划仍然在执行,又开始继续刊载曹操、蔡文姬、王维、怀素等重要文人,这些文字都显示了较高的历史与文学的学识,和对艺术的强烈追求。
  第四、实施走出去战略,介绍当今世界优秀文学作品。从2010年第一期开始,刊物又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就是“中日韩当代作家作品联展”。这一期作为首发已经刊出,代表中国出场的作家是苏童和于小威,日本作家是岛田雅彦和柴绮友香,韩国方面是金爱兰与李承雨。从这三个国家的主流作家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亚洲这三大主力国家社会内部的深刻多样的生活,作家表达各自对文学和思想境界的追求。这个活动完全是在三家文学出版社和老牌文学期刊刊物之间展开的。笔者认为这是非常有特色、文化含义丰富、健康的文学交流,也是上海的文学走出去战略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江南北》:着力反映革命斗争历史
下一篇:《人民警察》:聚焦警坛 盯住质量

分享到:
收藏